返回首页

阿比西尼亚猫与法老(很久以前的别称?)

时间:2023-05-18 08:06 点击:240 编辑:admin

一、很久以前的别称?

1、昔日,汉语词汇,拼音为xī rì,指的是以前的日子、曾经、从前,大多用于回忆文,书面语等。出自《东周列国志》:“代州守李牧,引军袭督亢,截君之后。君宜速归,不然无及。某以昔日交情,不敢不告!”

2、曾经,汉语词语,拼音是céng jīng,意思是表示从前经历过或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出自南朝·陈·徐陵《走笔戏书应令》诗:“曾经新代故,那恶故迎新。”

3、以往,汉语词语,读音yǐ wǎng,意思是犹言现在以前。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赵文子)谓穆叔曰:‘自今以往,兵其少弭矣。’”

4、以前,读音为yǐ qián,是汉语词汇,意思是指时间上某点、某个转折或某个事件之前;从前,以往。出自《战国策·赵策四》:“今三世以前,至於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5、过去,拼音是guò qù,是指我们所处时刻前的任意一个时刻或者时间段,可以是一个时刻,但大多指的是一个时间段。出自唐·白居易《自觉》诗之二:“但受过去报,不结将来因。”

二、猫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

在讲猫何时传入我国之前,应该先讲一讲猫的起源。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现在的家猫和老虎并不仅仅是同属猫科动物那么简单,它们之间其实有96%基因是相同的,这就意味着它们其实有着共同的祖先。

在距今4000~5000万年前,地球上生活着一种被称为古猫兽的生物,它被认为是现代猫科动物、犬科动物、熊等共同的祖先,这种生物身体和尾巴都很粗大,四肢却很短小。

在距今700多万年前,由于地球不同区域环境的差异,使得古猫兽的生活习性、捕食方式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渐渐的,古猫兽分化出了真猫类、真剑齿虎类和恐猫类,其中真剑齿虎类和恐猫类现在早已灭绝。

时间继续推移,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真猫类的一支演化出来了现代猫的直系祖先——恐齿猫,和它的祖先们相比,恐齿猫动更加迅捷,捕食效率大大提高,外形也与现代猫更加接近。

生物的进化速度往往要比人类想象的快,终于,野猫出现了。通过古生物学家发掘出来的大量骨骼来看,野猫在距今8000~10000年前就已经遍布北非大陆,这种神奇的动物拥有超过人类数倍的视力;能在黑暗中看清物体;拥有惊人的身体柔韧性和弹跳力;能从高处落下而毫发无损。更重要的是,野猫可以听到人类听不到的高频声响,眼睛能够捕捉快速移动的物体,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啮齿类动物——鼠类的天敌。

在农耕文明发源的早期,老鼠成为最招人嫌的动物,它们总是偷吃谷仓里的粮食,把人类的茅屋咬出一个个破洞。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只偷偷溜入营地捕鼠的野猫发现人类并未对它大打出手,于是便呼朋唤友在人类的地盘安营扎寨,迅速为人类消除了鼠患并因此大受欢迎,就这样一步步成为了人类在农业社会最重要的伙伴,于是,家猫便诞生了。

早在3500年前,古埃及就已经有了饲养家猫的传统,用以对抗农业文明的破坏者——老鼠。直到今日,尼罗河畔那些神庙的残垣断壁上,依然记录着几千年前猫咪捕捉老鼠的英姿。

然而,猫在埃及的地位可远远不止捕鼠工具这么简单,而是渐渐被神化。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认为纯种的埃及猫(阿比西尼亚猫)是当年埃及猫神的直系后代,相传古埃及女神贝斯特夜里常常会化为一只猫,为人们带去幸福与美满,古埃及的法老总是喜欢自称为“贝斯特之子”,就如同中国古代的皇帝喜欢自称为”天子“,足见当时猫在埃及的地位。

在随后的日子里,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埃及猫随着水手们周游全球,顺便解决船上的鼠患问题,使得埃及猫的基因进行了一次大扩散。现在的南非、伊朗、保加利亚甚至德国北部维京人遗址中的猫遗骸上,都可以检测到与埃及法老陵墓中木乃伊猫身上相同的线粒体基因。

但是现在研究表明,亚洲家猫的祖先却并不是埃及猫,而是距今约3000年前出现在印度河谷的的印度沙漠猫,并逐渐迁徙进入我国繁衍生息。相比于古埃及灿烂的猫文化,同为文明古国的中国驯养猫咪的历史却晚了差不多1000年。

我国关于猫最早的记载出现在《诗经》与《礼记》中,当时的野猫被称为“狸”。而最早关于训“狸”捕鼠的记载,出现在战国时期《韩非子扬权篇》中,“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看来人类最早驯养猫的目的都是统一的,那就是消灭偷吃粮食的小偷——老鼠。

然而古代的中国人虽然意识到了猫捕捉老鼠是一把好手,但是却迟迟没有开始大规模饲养家猫,现在考古挖掘出的两汉以及三国墓葬壁画中,人类驯养承担捕鼠任务的依然是狗而非猫。《三国志·魏书》中记载:“我之有斐,譬如人家有盗狗而善捕鼠,盗虽有小损,而完我囊贮。”曹操没有把丁斐比作猫,而是比作“善捕鼠”的“盗狗”,可见曹操所在的三国时期甚至陈寿所在的西晋时期,家狗捕鼠更常见。

我国大规模驯养猫咪捕鼠应该是始于隋唐时期,唐朝时出现“狸奴”一词,“奴”之一字虽然在现在代表一定的贬义,但是在当时却反映出来了人与猫的从属关系,只有被人驯化、为人类服务的猫才能称之为“奴”。当时的“狸奴”专门承担皇宫以及贵族住宅、官府、粮仓等的防鼠工作。李商隐诗曰:“鸳鸯瓦上狸奴睡”,形象的表现出了当时家猫在皇宫中的生活现状。而猫也开始出现在唐代《仕女图》中,成为贵妇的宠物。

日本的猫据考证也是在隋唐时期因中日之间频繁的文化交流而从中国传入日本,才造就了今天日本多元化的猫文化。

在随后的日子里,由于猫本身性格高冷不愿与人互动等缺点,加之猫不如狗忠诚,东西方均出现了很多关于猫的不利说法,猫代表着不详、猫妖、猫与魔鬼等等传说层出不穷。西方甚至发起了一次长达三个世纪的屠猫运动,最终西方却因为无猫捕鼠而导致鼠患泛滥,最终造成了黑死病大爆发,真是自罪孽不可活呀。

同一时期的东方虽然没有像西方那样开展血腥的屠杀,但是各种精怪传闻也接连不断,黑猫被认为是不详之兆,猫妖经常被用来吓唬小孩。时至今日,依然有猫会让尸体诈尸等等令人毛骨悚然的迷信传说在民间流传。

好在今日,猫咪早已经走入千家万户,因其“治愈”的属性成为人类最不可或缺的伙伴,再也没有人把猫当做邪恶异端而喊打喊杀。猫从捕鼠工具到神灵到邪恶异端再到家庭成员,在经历了一个大轮回后,终于再一次获得了在人类社会中应有的地位。

三、古埃及对猫的称呼?

神猫,在古埃及、猫是太阳神拉的正义化身,也是战争女神赛克迈特的勇猛具象,更是欢愉女神贝斯特最形象的代表。在爱猫的神殿里,古埃及人是最虔诚的圣徒。古埃及的猫在古埃及人的世界观中,人和动物共享这个世界。

这在大英博物馆里面收藏的一幅壁画中得到了最为直观的反映:画面中猫用一把尖刀砍下蛇头,象征着太阳神拉打败主司黑暗的混沌之神阿波菲斯的头。而这条被杀死的蛇会不断复活,险恶的黑夜也会在白日的欢愉后再次降临,象征了光明与黑暗的永恒争斗。

那古埃及人为什么选择猫咪作为阳光普照大地的神格符号呢?

我们还是可以在大英帝国博物馆馆藏的画作中寻找答案。约公元前1305年,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一幅画作,描绘了古埃及人利用猫来捕获猎物的场景:猎人乘船在沼泽中捕猎,猫作为帮手,前爪后爪各钳住一只鸟,嘴里叼着第三只。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文明中、承担捕猎任务的都是狗,只有在古埃及,人们才是用猫来辅助打猎的,这在所有文明中是独一无二的。

原因也很好解释:尼罗河泛滥不定、有灾年也就有丰年。为了抵御不可抗的自然因素,农耕民族需要建立谷仓存储粮食、粮食多了、鼠患就猖獗了。同时,埃及还盛产毒蛇。而,猫咪对于蛇和老鼠而言,都是神一般的存在。

同时,猫咪那能在夜晚中不断发光的眼睛,也给古埃及人创造了足够的想象空间。认为这种光可以驱散所有的黑暗,所以视猫为光明之神。

在如此欢愉神化之地,自然猫咪也和平民无缘了。在古埃及、猫咪的所有权归法老所有,如果你家里的猫死了,你是是需要剃眉来追悼的。古埃及视猫为神,但是一旦封神万猫遭殃。对于贵族而言,只要人去世了,那么他们所饲养的猫咪必然会被殉葬,做成木乃伊在来世中获得更多的福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请选择遇到的问题

观点错误
内容与标题不符
内容陈旧
内容质量差
内容不够全面
已收到你的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