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郑振铎猫朗读喜马拉雅(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猫中讲了什哪哪三个故事?)

时间:2023-04-20 08:42 点击:197 编辑:admin

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猫中讲了什哪哪三个故事?

作家郑振铎在《猫》中,讲了他家三次养猫经历的三个故事。1,从邻家要来一只新生的猫,活泼可爱,成了全家人玩物,但因为得病死了。

2,母亲带回一只更活泼有趣的黄色猫,同样受宠,但后来被过路人捉走了。

3,捡回一只不好看、很瘦、不讨喜,后来被冤枉含恨死去的猫。

前两只猫因为可爱,可以供主人玩耍,而第三只不可爱就被郑家嫌弃和冤枉。关于这三只猫的回忆,表现了作者自省,告诉人们要以人道主义精神关爱弱小生命,要调查,不要主观猜测弄出冤案。

二、对郑振铎的《猫》的评价?

一,写得非常好。

真实的情感融汇在几次养猫的过程里,养可爱的小猫时候家人的欢欣,结果小猫死掉、丢掉了;养那个赖猫时,家人虽不喜欢,但是还是收留了它,家人的善良可见一斑,但是却凭空冤枉了这只忧郁的猫,使得我内心像被针刺一样。

当这只猫再次亡失时,连重新善待它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于是因为良心的受折磨,我家永不养猫。

那种因为养猫而作出的深度思考正是一篇好文章的魂灵。

都说,读文章就是在品读人,郑振铎身上那种对新生命的喜悦、对待小动物的友善、对待误解了小动物而表现出来的自责都是一个普通人身上再普通不过的情感,但是,这普通的情感却也是人类大善的根基。

大师,就是从不丢失这本真的善的根基“五日三省吾身”而练就的。

二.结构、文字的驾驭上也非常见功力。

前两只小猫虽可爱,但它们的亡失并不是造成我们不养猫的根本原因;反倒是因为没有善待一只被误解的可怜生命,才是我受到良心谴责的根本原因,所以,把有深度的部分详写,在前两部分的铺垫下,那么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再看文字方面,大师都善用短句,短句的特点是,口语化,但是有力量,绝不矫情。

且看“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一句,写猫的令人生厌,收留它的时候,因为它瘦,长得丑,令人生厌;现在“肥胖”了,不是“胖乎乎儿”的可爱的用语,仍然令人生厌。

人们对待它,是“若有若无”,这种“家庭冷暴力”所产生的虐待效果,比打骂,一点也不轻。

所以,表面看似轻描淡写,其实处处都体现着大师举重若轻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三、郑振铎的猫课文深度解析?

第一部分(1-2段):“我”家养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猫,后来病死了,“我”感到了酸辛;

第二部分(3-14段):“我”家又养了一只小猫,它比前一只更活泼,可爱。但被人捉走了,“我”的心中感到悲伤与愤恨;

第三部分(15-34段):“我”在家门口捡了一只小猫来养,它既不漂亮,也不活泼,在“我”家成了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最后被“我”冤死了,我的良心受到了谴责,“我”无法弥补我犯的错,影响到了“我”,所以“我”家自此永不养猫。

四、郑振铎猫蕴含的人生哲理?

郑振铎的散文《猫》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1、凡事不能以貌取人。

2、要勤快,有活力,炼就本领。

3、贪吃懒做没有好结果。

4、对事物不能主观妄断。

《猫》是当代作家郑振铎于192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叙述了一个发生在一家人与三只猫之间的故事,真切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

全文以浅显直白的话语将三只小猫勾勒得形神俱全,借助形象的刻画和故事的推进,写出了人的恩怨情感,而透过人的感情变化,又极其自然地托出了人生哲思,情深性挚,哲思醒人。

五、郑振铎的猫表达了什么?

《猫》的中心主旨:抒发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同时表达出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与怜爱之情。全文细腻描绘出猫的性格特点,表现出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可爱、淘气,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猫》具体描绘了三只小猫的性格特点,记叙了作者一家与三只猫之间的故事,借助形象的刻画和故事的推进,真切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猫》是现代作家郑振铎于192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全文以浅显直白的话语将三只小猫勾勒得形神俱全,又极其自然地托出了人生哲思,情深性挚,哲思醒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必看十大热文

请选择遇到的问题

观点错误
内容与标题不符
内容陈旧
内容质量差
内容不够全面
已收到你的问题反馈